最美“五老” | 托起乡村娃娃的音乐梦——记雷建功与他的少儿乐团
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广大“五老”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,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。
南京市的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模范们坚守初心献余晖,以“永葆初心”的姿态、“永久在线”的状态,彰显“五老”有为的担当。
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,我们时常看到,“五老”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走进学校、走进社区、走进家庭、走近青少年,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,为广大青少年送去精神食粮和物质帮助,全力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,书写了一篇篇感人的桑榆篇章,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积极的正向引领作用。正值重阳佳节,我们向广大“五老”表达敬意,共同分享南京“五老”的关爱故事,弘扬“忠诚敬业、关爱后代、务实创新、无私奉献”的“五老”精神。
有这样一群孩子,放学后在田间地头做游戏,回到家吃饭时望着还尚有余温的柴火灶,这是他们生活里看得见摸得着的烟火气;他们的父母在南京有稳定的工作、住所、收入已足够满足。南京市古雄小学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一群人。2008年6月,刚退休不久的雷建功,带着一把笙走进了古小,从此一些孩子的命运发生改变。
雷建功是著名笙演奏家,国家一级演奏员,南京民乐团原团长。2008年以前,古雄小学里40%为农家子弟,60%为随迁子女,生源差,教师弱,有雷建功这样的“大咖”助力,令学校喜出望外。但昂贵的乐器、高昂的课程费用,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,信奉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他们对“艺术改变命运”的说法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最初雷建功想组建一支10人“笙乐团”,可谓困难重重。他将家长们的顾虑和意见整合起来,先后召开了四次家校宣讲座谈会,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乐器,最后只组建了一支规模仅8人的“笙乐团”。雷建功想让更多的家长知道学习音乐不仅不会耽误学习,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手脑协调能力、记忆力,使他们更聪明,所以他要拿成绩说话。一天、一月、一年……每到周六,他风雨无阻往返60公里的路程,到校带着孩子们训练,并利用节假日参加演出、比赛。2012年,乐团代表中国作为“中国南京·青奥使者”出访欧洲;2016年,受文化部委派,乐团远赴非洲进行访问演出;2019年,乐团被派往俄罗斯、白俄罗斯两国访问交流。
乐团里曾有一位叫张浩冉的孩子,不小心把笙摔坏了,父母没有能力承担购买新笙的费用,准备放弃学习。听说这件事的雷建功,从家里挑选了一把笙送给张浩冉,还利用课后时间帮他把落下的课补好。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,浩冉更加勤奋用功,最后以艺术生的身份考上市重点中学。几年后的一个暑假,浩冉拿着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来看望雷建功,感恩当年的帮助。
看到乐团里闪闪发光的孩子们,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名加入艺术团。“走向世界,改变人生”“学成归来,反哺母校”“发现天赋,读研深造”……这是雷建功在艺术团走出去的孩子们身上看到的鲜活案例。十五年,“雷团长”变成了“雷老师”,成为“五老”的日子里,雷建功凭借着一把“笙”打开了古雄小学美育教育的大门,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凭借着“音乐特长生”的身份考入省级重点中学,最终走向理想的大学。他用艺术改变着一群农村娃娃的命运。
《世本》记载:“笙,生也,象物贯地而生。”即笙有“万物生发”之意。雷老师的小小“笙乐团”已从最初的8人,发展到了如今的138人,成为一支涵盖吹打乐团、舞蹈团、歌唱团的综合类少儿艺术团,也有了一个好听的新名字——“小花神”艺术团。团中65%的孩子是外来务工随迁子女,但他们的梦想不再只是吃饱穿暖,在雷建功的指引下,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,去升华理想,去吹响时代的号角,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奏响一曲文化自信的乐章!
编辑: 谢玉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