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金网
扫码进入手机版
扫码进入公众号
当前位置 :首页>区街动态 > 今日推荐 >

最美“五老” | 变身“拓荒匠”,为返乡青年创业引路 ——记退而不休的“老农人”余炜

2023-10-21 22:32:53来源:南京市关工委融媒体中心作者:乔晨曦

编者按:

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广大“五老”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,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。

  南京市的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模范们坚守初心献余晖,以“永葆初心”的姿态、“永久在线”的状态,彰显“五老”有为的担当。

  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,我们时常看到,“五老”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走进学校、走进社区、走进家庭、走近青少年,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,为广大青少年送去精神食粮和物质帮助,全力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,书写了一篇篇感人的桑榆篇章,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积极的正向引领作用。正值重阳佳节,我们向广大“五老”表达敬意,共同分享南京“五老”的关爱故事,弘扬“忠诚敬业、关爱后代、务实创新、无私奉献”的“五老”精神。
 

  “杨梅地里,余老陪我一棵一棵种下树苗,长达28天40℃的高温天气中,陪我一桶一桶地挑水浇灌。”大学生创业者陈超在获“南京市大学生创业之星”荣誉时感慨地说。他口中的余老就是溧水区关工委的“五老”志愿者余炜。而余炜每每提到陈超和那些他帮助过的青年农民,脸上总是洋溢着骄傲的笑容。

  余炜退休前是溧水区科技局局长,从事农业科技开发推广服务工作,为溧水发展特色林果、搞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作出了积极贡献。退休后,他本可以选择安享晚年生活,却闲不下来,变身“拓荒匠”,为返乡青年创业引路,“我的老师——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和我说,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。”

  2012年,23岁的陈超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创业梦回到老家溧水,承包了500亩荒山坡地,打算在杨梅产业领域大展拳脚。可是创业之路还未启程,他就陷入了“缺经验、缺技术、缺资金”的困境。余炜得知后,主动找到陈超并带着他到苏州、浙江等杨梅主栽区考察学习,引进了15个优良品种,栽植了5000多棵杨梅树。余炜在种植技术上下足功夫,陪着陈超一年四季守在山间果林里。陈超说:“无论是修剪、施肥、除草、防病、治虫,还是后期的肥水管理,余老手把手教我。”缺资金,余炜就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0万元支持,还多途径帮陈超申请到2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。在余炜的指导和帮助下,陈超拓展了业务,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,如今的陈超还获得了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“新秀”的荣誉,成为返乡创业的带头人。

  这些年来,余炜先后帮助二十几位像陈超一样回乡创业的新农人,出钱又出力的情况不止一次。有人问他:“你自掏腰包,就不怕他们创业失败没有能力偿还?”余炜回答道:“创业存在风险,我从事农业工作几十年,知道这里的不易。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,这不仅仅是实现自己的梦想,更是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。这些孩子让我感动,我就想帮他们。”

  这些青年农民在“老农人”余炜的指引下,探索出一条“做给农民看、带着农民干、帮着农民赚”的特色致富之路。

  “凡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打电话找余炜、找他的学生,他们总能随叫随到。”种植户们表示。

  “服务‘三农’有作为,发挥余热作贡献。”这是余炜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里“党员先锋岗”牌子上印的话,也是他的承诺。

  5年前,余炜不幸患上胸腺瘤,手术后又历经28次放疗、4次化疗。采访中提及此事,余炜的妻子红了眼眶说,第二次化疗结束,余炜没有好好休息,就到田地里勘察,回来后高烧不退,送到医院抢救。即使这样,余炜也没有停下帮扶青年农民的脚步。

  作为赵亚夫的学生,余炜以老师为榜样,和一批“五老”一起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。在白马红色李巷、晶桥芝山等5个示范基地推广应用赵亚夫的经验技术和模式,积极开展关爱青年农民工作,成为他们创业的引路人。

  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溧水的土壤上洒满了以余炜为代表的老科技工作者的汗水,他们在荒地上不断开拓,为青年圆梦插上翅膀。青年农民也将“传帮带”的优良传统在阡陌之间薪火相传,渐成燎原之势,实现了科学经验技术、关爱帮扶理念的无缝传承。而余炜在溧水大地上的“论文”还在继续书写。

编辑: 谢玉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