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老师说美文:此时有子不如无
王老师简介
王老师,本名王宜早,1942年出生。曾任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主任,是南京晓庄学院退休文学教授,长期从事教育工作,教过中学、大学,教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、古代汉语、中国汉字学、书法等,曾任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、南京诗词杂志主编,现在是南京诗词学会顾问、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。王宜早先生还是一位书法家,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、书法教育家沈子善先生,主要学习王羲之书法,兼学传统各家,追求汉唐气象、风雅品格。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曾任省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,南京市书法教学研究会会长等。
别老母
黄景仁
搴帷别母河梁去,白发愁看泪眼枯。
惨惨柴门风雪夜,此时有子不如无。
黄景仁(1749-1783)字仲则,常州武进人,出生于江苏高淳,系黄庭坚后裔。一生穷困潦倒,四处奔波。最后候补县丞,贫病死于赴任途中。诗负盛名,与洪亮吉并称“二俊”,是“毗陵七子”之一,有《两当轩集》。
《别老母》描写主人公(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)为了生计不得不在风雪之夜辞别老母,内心的悲凉酸楚。
搴帷别母河梁去
掀起门帘,告别老母亲,独自奔向河桥。
搴帷(qiān wéi):掀开帘帷。帷:帘幕,凡门帘、车帘,均可称帷。河梁:河桥。汉代李陵《与苏武》诗:“携手上河梁,游子暮何之?”后来人们就以河梁代指送别之处。在本诗中,诗人告别老母之后,一个人孤独地向着河梁奔去。“河梁去”三个字,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酸楚。
白发愁看泪眼枯
看着老妈妈满头白发、眼泪哭尽了两眼干枯的样子,我的内心充满了酸楚。
诗句的语序,调整之前是:“愁看白发泪眼枯”。这句诗着力描写老母亲的形象。满头白发,昭示着过去的穷困和沧桑。泪眼枯,一个“枯”字,体现了最近的事态带来的痛苦和悲哀。满头白发的老母亲,为生活所迫,不得不接受孩子离去的事实,她的内心要经受多少煎熬。这一切,在诗人的内心凝结成一个挥之不去、无处安放的“愁”字。
前两句诗把悲剧人物、悲剧事件、悲剧情感,等悲剧要素都作了交代。
诗的后两句,是作什么用的呢?
惨惨柴门风雪夜,此时有子不如无。
在这个风雪肆虐于柴门的悲惨夜晚,要你这个儿子有什么用呢?真是有你还不如没有你呢!
惨惨:形容极端悲惨。柴门:用柴草编成的门,通常指农家的门,这里指贫穷人家的门。
第三句回过头来进行环境描写。柴门、风雪、夜,几个词语特别密集地搭配在一起;还留出空间从容地安放了一个叠词:惨惨,对整个气氛(自然的、情感的)加以浸染。可见诗人调动文字的功力有多强。
第四句跳出事实的描写之外,进行纯粹的情感宣泄:此时有子不如无!
从字面上看,这是老母亲的口气。“此时”二字看似轻飘飘地不担分量,实际却具有极强的概括力,包括了这一家人当时的所有困苦、母子分别的所有不得已。原指望有个儿子在身旁,可以作为顶梁柱支撑住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,又可以作为母亲的依靠给老人家带来慰藉。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指望不上了,有子如同无子。不只如此!在这悲惨的时候,儿子还要离去,还要给老母亲带来无尽的悲伤,加深了心灵的摧残,可不是“有子不如无”?
可是,老母亲毕竟没有说出这样的话。她是绝不会说出这种话的。
“此时有子不如无”,这是作为儿子的诗人捶胸顿足、呼天号地所说的话。一种自怨自艾、自毁自伤、自暴自弃的“过头话”。
这首诗的结构比较特殊。前三句是儿子辞别老母场景的直接描写,第四句是伤心的感叹,虽然只有一句,因为超乎常规,也不符合事实,其愤懑之爆发、情感之强烈,仍然足以与前三句平衡,并且绝对能使秤杆翘头。
瞿秋白也是常州人,他对黄景仁这位同乡的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:“词人做不得,身世重悲酸。吾乡黄仲则,风雪一家寒。”这首《别老母》恰好可以为他作证。鲁迅的战友郁达夫也说:“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,求一些语语沉痛、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,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。”
编辑: 谢玉菁